高苗红利制度没有不好。国家队没有高佬,出到去,根本没能跟对手打;高苗红利制度确也不好,因为,走了将近20年,国家队成绩还是冲不出东南亚,而且,全国赛的水平也每况愈下,州队之间的竞夺,说穿了,来去就三两个州队靠着更多的篮球人口,而得以立足于世。
就算換了另一个制度,国家篮球的基本面,仍然不会改变;强者愈强、弱者依旧疲弱,20年前和20年后,称霸全国赛的州队,来去不就这几个吗?仅仅出了马六甲,当中不能说没有偶然成分。
说到底,制度只是推行一个政策的手段,但是,要一个政策能够收到效果,单靠制度,而没有其他配合,制度只能沦为空话。20年前,不就像昨天发生一般,转眼过去了,国家队没起色,全国赛的统治权也没变更,而更重要的是,我们也没看到多少个球艺出色的队员。
套今早陈时和说的一句话:“……。我国教练不会教基本功。”他之前还说了一句话,基于厚道,我就不原文记录了。
真是一语道破。而这句话,我这十多年来说过N 次,结果,我成为了雪州教练基层的箭芭,道理很简单,我不是功勋教练,我是那种连一纸教练文凭都没有的人,谁会信我的鬼话?
而可惜的,陈时和这番话,也不会对外高声,道理也浅显不过的了。我不知道,除了陈时和,还有没有和他同样的声音,就算有,也没有人敢高谈阔论。
本土教练不会教基本功,乃在于没有这个需要。为什么呢?
一个全国赛十天內完结,大家只会想着快熟面,谁还有心思去领略教导基本的窍门?那些懂得到战术板上划圈划线的,就已经是教练了。赢球最实际,这是广大基层教练的想法。
要组建一支实力好的队伍,也太容易了。有鈛就行了,君不见,那些像英超曼市、切尔西球会的大户在国內篮坛呼风喚雨吗?可,这强大之师里,又有几人是大户个亲手调练出来的呢?
领养球员,成为了大户攀登篮球殿堂的捷径,而一旦上了道,也不见哪个大户认真投入青训行列……。
没有了青训,州队自然上不去;有些州想搞青训,但却没有大户支持,有大户支持的,又少了搞青训的门道,这乱套的局面,全国赛的赛制是其中一个促成的因素。
马来西亚篮坛是个怪胎,这话,我也喊了十多年,也让我成为州属建制拥护者中的异教徒。
全世界都用球会制,只有马来西亚数十年来,持续县、州、国制。在层层人事因素、政治因素的缠绕下,究竟还有多少个县、州篮总能够称职的扮演它的角色?
从培训的角度看问题吧,只有州、县或球会的人员勇于投入心思学习指导基本功的培育工作,篮球才能进步。这应该是直接了当的事了,请多多鼓励基层教练把心思放在开发、训练的工作上,也请多多鼓励青年、青少年篮球员,深刻体会训练的重要性吧。